专升本部分
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20301K
专业名称:金融学
培养层次:专升本
专业介绍:西南大学1956年设农村金融与财政研究方向,1993年设金融与保险专科专业,1997年升为金融学本科专业,1998年获准金融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1年设立金融学继续教育本科专业,2009年获准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该专业具有较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办学经验。
本专业顺应当代金融发展对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体现“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的专业特色:一是宽口径。本专业是综合性金融专业,课程内容涉及货币、信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涵盖了所有的金融产业业态,学生所学知识面广,具有广泛的就业适应性;二是厚基础。课程体系重在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金融学概念、理论、方法与操作规程;三是重能力。课程体系高度重视专业技能和操作规程的培养,具体包括信贷风险识别与管理、证券投资与分析技术、金融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金融工程技术与方法等。同时,还注重加强国际化金融市场环境、运作机制和投资模式教育,培养学生国际金融视野和创新创业能力。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系统掌握金融学、经济学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对金融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分析判断,并予以有效地解决。具备较强的综合管理素质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金融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金融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金融学知识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金融学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金融学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技术;
3.具有金融学的基本能力;
4.熟悉金融学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金融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行业需求;
6.具有一定/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经济学
核心课程:
1.西方经济学(上):本科程是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经济理论科学,通过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研究揭示了政府宏观调控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手段。政府这只有行的调控之手和微观经济学中价格那只无形之手在稀缺资源的有效利用上协调运行,形成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内在机制。学习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定位、手段和作用机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中如何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西方经济学(下):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现代理论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采用个量分析的方法,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运行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分配问题。
3.金融学:本课程是经济学和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课、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系统掌握货币、银行、证券等方面金融学基本理论;了解国内与国际金融运行机制及其相关金融政策;熟悉银行、资本运。
4.中央银行学:是从宏观视角研究现代经济和金融运行规律,探讨经济与金融稳定发展机制的一门学科。是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有关中央银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增强对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所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熟悉中央银行的各项业务运作,掌握中央银行制定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从宏观角度观察和分析总体经济和金融运行状况,提高对经济和金融发展规律的认识能力和把握能力。
5. 中级财务会计:本课程以会计学原理为基础,全面阐释了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系统讲解了企业持续经营条件下引起会计要素变动的主要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程序,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并与其他专业课程内容互相补充,相互协调。
学习年限:基本学习年限为两年半。
授予学位:符合西南大学授予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申请条件的,可申请经济学学士学位。
法学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30101K
专业名称:法学
培养层次:专升本
专业介绍:西南大学法学专业于1987年面向全国招生。法学专业利用学校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在“法治三农”和“教育法学”方面特色明显,目前在理论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刑事法学、环境法学和诉讼法学等学科领域有较强实力。法学专业高度重视实验和实践教学,设有实践教育中心,建有庭审直播、证据科学、现场勘验、法律实务电子模拟、模拟审判、法律诊所等实验室,40岁以下中青年专职教师都曾在司法机关任职或挂职1年以上,聘请了一大批司法机关业务骨干担任实务导师。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政治素质过硬、知识面广、法律基础知识扎实、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强、运用法律的基本技能较强、综合素质高、能处理本职工作中的法律问题或者能从事法律专业工作的应用型法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法律事务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法律分析与应用、完善与创新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法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
2.掌握法律分析与应用的方法和技术;
3.熟悉国家立法、司法和执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法学各专业的理论前沿和现实需求;
5.具有一定法律实务工作能力和法学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法学
核心课程:宪法学、法理学、民法、刑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共7门课程。
1.宪法学:是法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研究宪法的产生与发展、宪法的基本规范及其在实际中的运用。主要内容包括宪法概述、我国的基本制度、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等。
2.法理学:是法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法的基本理论,为以后的部门法学的学习及进一步的法学理论研习打下基础。法理学主要包括法的本体理论、法的价值理论、法的运行理论、法的机构理论及法与其他社会范畴的关系理论等内容。
3.民法:是规范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民法学以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为依据,吸收民法学研究的新成果;结合实务,根据法学专业本科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规律,系统阐述民法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以人身权、物权、债权、继承权、侵权责任为主要内容,以本科生应具备的民法知识水平为尺度,既对现行民事立法作全面准确的阐释,又对立法发展作必要的展望。其基本内容为:(1)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等物权制度;(2)合同、侵权行为、不当得利、无因管理等债权制度;(3)人身权制度;(4)继承权制度;(5)民事责任制度。
4.刑法:刑法学与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等共同构成高等学校本科法学教育的主干课程,是法学专业的必修课。刑法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学科,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刑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相关法律规定,训练法律思维,培养程序法律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塑造合格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法律职业者。
5.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行政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法律之一,其规范众多,内容丰富,涉及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行政诉讼法则是保证行政法贯彻落实和发展完善的最重要的程序法。两者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本课程以行政职权的拥有和行使为主线,对行政主体、行政职权、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责任、行政监督、行政救济及行政诉讼等问题进行探讨。
6.民事诉讼法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学科,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相关法律规定,具体包括民事诉讼法律关系、诉权与诉、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主管和管辖、诉讼参加人、民事诉讼证据、诉讼保障制度、诉讼费用、诉讼程序、非诉程序、执行程序以及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等。训练法律思维,培养程序法律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塑造合格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法律职业者。
7.刑事诉讼法学:是法学主干课程之一。其研究对象包括刑事诉讼法律规范、刑事诉讼实践和刑事诉讼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历史发展、任务、基本理论、基本原则、专门机关、当事人与其他诉讼参与人、管辖制度、举证制度、强制措施制度、辩护与代理制度、期间制度和送达制度等,以及刑事诉讼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审判监督等诉讼程序。
学习年限:基本学习年限为两年半。
授予学位:符合西南大学授予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申请条件的,可申请法学学士学位。
教育学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0101
专业名称:教育学
培养层次:专升本
专业介绍:西南大学教育学专业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科学布局。教育学专业现为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确定的第一批特色专业点,拥有课程与教学论国家重点学科1个,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等国家精品课程4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门、双语教学国家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3门,并有强大的专家团队和教育部、重庆市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作为支撑。同时,依托网络与继续教育方面的优势,在开放性、普适性、实用性、教学资源丰富等方面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培养目标:在学生原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他们热爱教育事业、具备职业理想和奉献精神,使之成为具有较高文化和专业素养,能够把握教育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掌握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和临近交叉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及教学实践技能,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能在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行政部门及科研机构等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咨询和辅导方面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需要学生在原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养成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勇于奉献的为师之德,学习教育基本理论和相应交叉学科的基础知识,接受教育科学研究、教学实践基本训练,掌握从事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等机构教学、科研、管理、咨询和辅导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品质、知识和能力:
1.爱党爱国,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勇于奉献;
2.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教育科学研究、课程与教学设计、教师行动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4.具备宽广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中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对社会人生具有自己的判断;
5.熟悉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6.了解教育学新近发展动态及趋势;
7.具有一定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品质,能够根据社会及职业的发展变化及需求更新自我,具有生涯发展规划及自主学习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
核心课程:
1.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旨在对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价值、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规律、教育与人的发展规律等基础性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对教育及其相关要素有一个较为全面而又清晰的理解和认识,为从事教育教学实践奠定基础。
2.教育心理学:该课程主要阐述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及其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着眼于提高学员的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是一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的课程。
3.课程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课程研究的传统和未来走向;理解各类课程设置和编制原理存在的基础和基本观点;领会课程设置和编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能用所学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学校课程设置和编制问题。学习本课程,有助于教师系统全面地了解教育理论;有助于教师成为课程研究者;有助于教师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问题。
4.教学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和教学观、把握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动向,掌握并运用有关原理、方法和技术,具备从事教育专业工作的能力,以科学的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5.教育科研方法:旨在适应“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呼唤,全面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素养。教育科研方法主要帮助研究者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思路来正确地看待及解决教育问题,以探求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的质与量之间的变化和规律。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学习者能够提升自我的教育问题意识和科研敏感性,把握现象背后的本质性规律。
6.课堂教学艺术:“课堂教学艺术”是以教育学、教学论、教学心理学、教学美学和教学评价等学科理论为依据,重在将教学科学理论向教学行为技术转化和执教行为训练,旨在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执教技术水平,并使这种技术能逐步走向艺术化的一门学科。
7.现代教育技术及其应用:本门课程是教育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产物,是对现代科技、信息技术背景下教育变革所做出的一种回应,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现代科学技术对教育目标、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将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教师能够具备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从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提供有力支撑。
学习年限:基本学习年限为两年半。
授予学位:符合西南大学授予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申请条件的,可申请教育学学士学位。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0106
专业名称:学前教育
培养层次:专升本
专业介绍:西南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始建于1950年,由国立女子师范教育学院教育系、华西协和大学家政系等9个单位组建而成,是全国最早成立的3个学前教育专业之一。西南大学学前教育所属的一级学科教育学,在2007年被财政部、教育部批准为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3年被重庆市列为本科高校“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2014年,西南大学确定学前教育专业为首批本科优势发展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整合西南大学校内、校外教师资源,组建了包括基础课程教师、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教师团队。其中,兼职教师包括西南大学校内的音乐专业、美术专业、文学专业和体育专业教师、校外的优秀园长和教师、特级幼教教研员、海外教师。教师团队保证了综合化、国际化的实践教学需求。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基本的学前儿童保育和教育知识、态度与行为,能够在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从事保教活动、管理及社会服务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学前教育基本技能训练,掌握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热爱幼儿,具有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及相应的行为;
2.掌握学前儿童发展与保教知识,熟悉和了解作为教师所需的通识知识;
3.具有观察、了解儿童,能与儿童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4.具有幼儿园教师所需的基本教育能力,如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一日生活组织与保教能力、游戏活动支持与引导能力、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等;
5.具有反思、发展自我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主干学科:心理学、教育学
核心课程:
1.学前卫生学: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学习,主要了解3-6岁儿童生理解剖特点、生长发育特点及保育要点,明确托幼机构相关生活保健制度、营养卫生、安全教育等要求,掌握儿童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传染病及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处理、常见心理问题与引导等知识和方法,形成“保教结合”的认识,具备基本的保育能力。
2.学前教育心理学: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主干课程,在幼儿教师培训及职后学历教育中大多开设了这门课程,国家自考委也将该门课程列为学前教育专业本科阶段的必修主干课程之一。学前教育心理学也是学前教育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幼儿教育与心理科学结合、幼儿教育走向科学化的产物,是运用心理学原理探索幼儿学习与教育规律的一门心理学的应用学科。
3.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教育的规律,探讨从初生至六岁儿童的教育问题,揭示在儿童和教育者的共同活动中,怎样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以促进儿童在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等几方面得到主动全面的发展。
4.学前教育课程论:本课程基于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学前教育的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当前国内外主要的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流派,以及幼儿园课程编制的理论与技术,并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设计和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能力。
5.学前游戏论: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属于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学习学前儿童游戏的一般概念、特点、类型和规律,了解幼儿园游戏的意义、作用,掌握游戏材料的投放与指导方法,具备利用和创造条件支持幼儿游戏、组织幼儿游戏、评价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能力。
学习年限:基本学习年限为两年半。
授予学位:符合西南大学授予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申请条件的,可申请教育学学士学位。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101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
培养层次:专升本
专业介绍: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传统的优势专业之一,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支撑及传承者。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文学院的主体和龙头专业,始建于1950年,积累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办学经验,形成了良好的学术传统和办学特色。在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级,并列15位。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和美学二级学科博士点。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文学鉴赏能力、语言文字应用等方面的能力,能在中小学教育、新闻传媒、社会文化管理等领域和企事业单位、机关,从事语文教学、行政管理、文化宣传、新闻传媒、编辑、文秘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受到较严格的语言、文学、写作、演说、辩论及教师基本素质的培养和基本能力训练,基本掌握语言表达、文字应用、文学鉴赏、阅读写作、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语言、文学、教育的基本理论;
2.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关应用知识;
3.具有文学鉴赏、创意写作以及语言表达的基本能力;
4.熟悉教育法规,具有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汉语言文学教学基本理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5.了解我国关于语文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理论前沿和实践动态;
7.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
1.语言学概论:主要讲述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是符号系统、语音学、语法学、词义学、文字和书面语、语言的发展、语言的接触、语言系统的发展等。还讲述语言与心理、语言与文化、语言与审美、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原理和操作、对外汉语教学等。
2.文字学:主要讲述文字学知识通论、汉字形义分析举例、古文字资料选读及练习。社会用字问题专题、汉字编码问题、汉字教学问题等。
3.中国古代散文与小说研究:系统学习先秦主要元典,掌握先秦散文的一般知识、发展轨迹、重要作家作品和主要特点;深刻认识中国古代散文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源远流长,渊深广博,要求传承其精华,把握其规律。
4.中国古代诗歌研究:本课程主要研讨中国古代诗歌的诗体特征、文化内涵、声律、意境、艺术技巧以及风格流派等问题,重点章节是诗体特征论、中国古代诗歌的文化精神,中国古代诗歌声律论。
5.新文学思潮与流派:从现当代文学思潮、流派角度讲述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规律、特点与脉络,内容包括现当代社会思潮、哲学思潮等对现当代文学思潮的影响和各思潮、流派的代表作家作品。
学习年限:基本学习年限为两年半。
授予学位:符合西南大学授予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申请条件的,可申请文学学士学位。
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1102
专业名称:应用心理学
培养层次:专升本
专业介绍: 心理学部应用心理学专业从2001年开始招生,包括心理咨询和人力资源管理两个方向。心理咨询方向主要培养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人才;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及党政机关培养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力图培养能在各类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及心理咨询机构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社区心理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实务及相关的科学研究的专业人才,此类人才了解心理学的前沿知识、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具有较宽厚的文化修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从事心理学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应用心理学知识的实践能力;掌握扎实的心理学基本知识、相关的技能,具备胜任心理咨询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能力;就业面广,国内升学优势明显,可从事心理学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以下工作: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生涯规划等人力资源管理大类、市场调研和用户体验、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宽广国际视野,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能在各类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及心理咨询机构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能够从事社区心理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实务及相关的科学研究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热爱应用心理学事业,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了解心理学的前沿知识、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具有较宽厚的文化修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从事心理学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应用心理学知识的实践能力;
3.掌握扎实的心理学基本知识及相关的技能,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证照,具备胜任心理咨询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能力;
4.掌握资料找查、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和心理学研究基本方法,掌握相关的统计、测量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研究、问卷设计、数据处理和整理、分析实验结果能力及较强的论文撰写能力,并具备基本的科研能力;
5.具有一定/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并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6.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教学、科研素养。
主干学科: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核心课程:
1.普通心理学:是一门心理学基础课。从心理科学研究概况、心理的发生与发展、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动机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心理活动社会性五个方面介绍心理科学的概貌,旨在为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教学打基础。
2.咨询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心理学基础课程。着重介绍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作用机制、分类与形式,心理咨询的过程、遵循的原则与技巧;团体心理咨询的概念与操作方式以及领导者的职责;熟悉和掌握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人本疗法、认知疗法、森田疗法等理论和方法。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心理学基础课程。研究教育实践领域中的各种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学生在教育影响下形成道德品质,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增强体质的过程及其规律性;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以及相应的教育措施。教育工作中其他方面的心理学问题。
4.社会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心理学基础课程。从社会心理学研究概况、社会化、个体社会心理(包括社会认知、社会动机、社会态度)、群体社会心理(包括人际关系、群体心理、大众心理、侵犯与亲社会行为)等四个方面介绍社会心理学的概况和研究内容。
5.心理诊断学:本课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力求做到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使学生认识各种心理疾病的症状表现、诊断要点以及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树立科学的诊断观念。吸取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研究的新成就,促进心理诊断课程内容的现代化,体现课程教学的时代性。
学习年限:基本学习年限为两年半。
授予学位:符合西南大学授予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申请条件的,可申请理学学士学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901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培养层次:专升本
专业介绍:西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1984年开始招生,1995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授权点,2000年获得软件与理论硕士授权点。2005年原西南师范大学和原西南农业大学合并时对两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整合而成的一个系。2006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现拥有专业教师41人,博士比例超过54%,师资力量雄厚。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科学素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能在科技、事业和经济部门从事开发和管理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程序设计方法和网络管理技术;
3.具有软件开发的初步能力;
4.熟悉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5.了解计算机应用前景、发展动态、行业需求;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核心课程:
1.软件工程:在理论和知识方面,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如下基本知识点:软件生命周期的过程有哪些,从立项、需求、设计、编码、测试到运行、维护的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分别由什么人员参与,以及典型的工具等。
以上知识的学习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而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需要达到以下目标:了解软件开发、维护的一般过程;掌握结构化的软件开发的方法,为深入地学习、从事软件工程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初步了解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知识;熟悉各类软件文档。
2.线性代数: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应用科学中常用的矩阵方法、线性代数方程组、二次型等理论及有关基础知识的能力。一方面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为学习后继课程及进一步扩大数学知识面奠定必要的基础
3.计算机图形处理基础:学习并掌握Photoshop图像处理的常用技术、方法和技巧;掌握像素类图像的常用创意思路与技巧;重点掌握滤镜效果的使用与实现综合创意的方法;具备熟练应用Photoshop软件实现各类平面设计的能力。
4.计算机网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数据通信技术、局域网基础及应用、网络互连及应用等基本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应重点注意这些知识点。本课程在掌握计算机网络相关理论的同时,侧重于网络技术及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当前各种网络新技术及各种应用,指导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实验。
5.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和基本概念;深刻理解和掌握面向对象的核心概念——类和对象,能设计合理的类构造应用程序;掌握 Java语言的基础语法;掌握Java语言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掌握JDK常用类库java.lang,java.io, java.awt, javax.swing, java.net, java.sql包中的常用类以及常用成员方法的使用。
6.网页设计: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学生了解并且掌握网站的设计技术和方法,要求学生在掌握网站工作机制的基础上,至少熟练掌握一种网页制作工具,至少掌握一种网页美化工具,至少掌握一种动画制作工具,具备设计并且实现一个网站的能力,使之能够成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毕业生。
学习年限:基本学习年限为两年半。
授予学位:符合西南大学授予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申请条件的,可申请工学学士学位。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1001
专业名称:土木工程
培养层次:专升本
专业介绍:本专业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农业建筑工程”专业。1992年开始招收“建筑工程”专科生,同年开办继续教育,2003年开始招收“土木工程”本科生。专业依托土木与建筑环境、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等学科博士/硕士点和“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硕士点,是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继续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按建筑工程、智能建造、道桥工程、工程管理等方向进行人才培养,按大类学科招生,大类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根据自愿选择的专业方向进行专业选修课程学习。专业坚持遵循规律、服务发展,适应成人在职学习需求和认知规律,突出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应用性和开放发展性,服务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培养目标:本专业注重基础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培养具备扎实的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方面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自主终身学习能力,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在房屋建筑、道路桥梁、隧道与地下空间、智能建造、乡村振兴开发等领域从事项目开发、设计、施工、运维、管理等工作,能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适应国家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土木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预期学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负责完成中等规模项目的开发、设计、施工、运维、管理等工作。具体目标如下:
目标1:具备社会责任感,理解并坚守职业道德规范,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影响,在工程实践中能坚持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
目标2:能够适应现代土木工程技术发展,融会贯通工程数理基本知识和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熟悉土木工程专业方向有关的标准、规范、法规,能对土木工程领域出现的相关复杂工程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
目标3:能够跟踪土木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具备创新能力,能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并运用现代技术从事本专业领域项目开发、设计、施工、运维、管理等工作,成长为所在单位的技术或管理骨干。
目标4: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练运用工程管理的基本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具备较强的协调、管理、沟通、竞争与合作能力。
目标5: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能积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具备参与国际项目合作的能力。
目标6:拥有自主的、终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学习渠道更新知识,实现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建筑工程、智能建造、道路桥梁和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土木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项目开发、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家国情怀。毕业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具体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土木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土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土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出满足特定工程需求的设计方案,并能够在设计/开发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土木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土木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土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相关技术工具的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土木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土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土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土木工程师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土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行业发展的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 本专业共包括8门核心课程。
1.土木工程材料 :主要研究土木工程工程材料的组成、性质、用途、制备和使用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环节的技能训练,学生应能够合理选择常用的土木工程材料,正确分析工程材料性质与材料结构的关系,具备配制混凝土的初步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进行常规材料性能测试的动手能力,为后续混凝土结构设计等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建筑力学: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和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等问题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平衡条件及熟练掌握平衡方程的应用;掌握基本变形构件的强度、刚度问题的分析和计算;掌握平面杆件结构内力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对工程力学问题的简化能力,一定的分析与计算能力,为学习有关后继专业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基础。
3.结构力学:包括结构计算简图,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受力分析、结构的位移计算方法。使学生在已修建筑力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平面杆件结构的组成规律,掌握平面杆件结构内力、位移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类平面杆件结构的受力性能,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定性判断能力与创新能力,为学习后续有关专业课程以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好静力学基础。
4.土力学:包括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土的抗剪强度与地基承载力、土压力与土坡稳定、工程建设的岩土工程勘察。培养学生掌握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了解土的力学性质与工程性质;具备运用土力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土工问题的能力,为学习有关后继专业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基础。
5.土木工程施工:本课程主要介绍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整个过程的施工理论和施工方法,反映土木工程施工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包括土石方工程、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砌体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等专业工程施工及流水施工原理、网络计划技术、施工组织设计等。对土木工程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机械化施工原理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既加强了基础,又体现了学科与技术的发展需要。同时可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查阅文献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6.混凝土结构:本课程的知识是力学在钢筋混凝土这一主要现代工程结构分析和设计中的工程应用。包括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的基本构件和结构设计两个部分:基本构件包括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各类构件的受力性能、计算和配筋构造;结构设计部分包括单层厂房、多层框架和砌体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构造要求。培养学生加深对材料和力学的理解,初步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学方法论,同时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毕业设计、以及从事土木工程领域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7.钢结构:该课程介绍钢结构的特点、应用、发展历史及发展现状和趋势等,主要内容包括钢结构的材料特性、钢结构的连接、钢构件的稳定理论以及钢结构基本构件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及单层厂房结构设计。该课程与钢结构工程实际密切相关,它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直接应用于实际工程的实用性。使学生了解钢结构的性能、特点、组成及发展,掌握钢结构中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的计算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加强学生的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8.工程项目管理:包括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沦、工作任务、工作方法以及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掌握了解工程项目管理的对象、内容、性质、原理、职能和方法;面对经济市场化、竞争全球化的新环境;掌握工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当前本课程领域的最新发展;具备从事工程项目进度、质量、成本、合约、信息、组织等管理工作的能力。同时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毕业设计、以及从事土木工程领域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实践性环节:
1.实践实习环节:继续教育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要求进行社会实践和实习,社会实践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中的社会调查和专业教育中的专业调查;实习在具体土木工程建设项目上完成,时间不少于半年。通过实习,主要是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具体工程实践中的能力,培养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的能力,以及检测测试技能和技术开发的初步能力,并撰写实习总结报告。
2.毕业论文(设计)环节:要求学生能够设计(开发)满足土木工程特定需求的体系、结构或者施工方案,并在设计环节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在提出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时具有创新意识,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试验、收集、处理、分析与解释数据,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并应用于工程实践。
修业年限: 专升本最低修业年限2.5年,最高修业年限不超过5年。毕业要求: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100学分;学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要求,考核合格,达到学校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
毕业要求: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100学分;学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要求,考核合格,达到学校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
授予学位:本科毕业生符合西南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士学位申请条件的,可申请工学学士学位。
农学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90101
专业名称:农学
培养层次:专升本
专业介绍:西南大学农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重庆市特色专业和学校优势专业之一,起源于四川乡村建设学院农业系、私立华西协合大学农业讲习班和私立相辉文法学院农艺系,1950年三校农艺系合并成立西南农学院设农艺系,1952年院系调整农艺系更名为农学系设农学专业,此后一直延续至今。自开办以来,本专业已培养学生10000余名,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孟安明院士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本专业依托作物学、生物学学科,具有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和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和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农业管理部门、农技推广部门、农业科技组织、农业企业、农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作物生长发育与遗传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作物生产和作物遗传育种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作物育种、作物栽培与耕作以及种子生产与检验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农学学科和生物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 掌握田间试验的设计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农业推广技术;
3. 具有农业生产,特别是作物生产的基本能力;
4. 熟悉与农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 了解作物生产、作物育种、种子生产与检验等方面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和行业要求;
6. 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
7. 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作物学
核心课程:
1. 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作物产量形成规模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探讨解决作物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率、生态、安全的栽培技术和理论依据的一门技术科学。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从栽培理论和技术的角度,了解和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模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各种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中的共同性以及特殊性的基本理论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作物产量构成和形成,作物产品质量;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良品质的操作技术。
2. 作物育种学: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气象学、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知识与研究方法。作物育种学与作物栽培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作物生产科学的两个不可或缺的主要学科。
3. 作物种子学:种子学是研究种子特征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理论,并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和理论的一门应用学科。主要介绍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和种子应用技术两方面的内容。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种子形态构造、化学成分、生理生化基础和种子生长发育、成熟过程,以及种子休眠、发芽、种子活力和寿命及其受生理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应用技术包括种子鉴定、质量检验、种子贮藏和种子加工处理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
4. 农业推广学:农业推广学是农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边缘性的行为科学,是社会科学的科际产品。是研究农民自愿变革的规律,以及如何把新的科学与技术、新知识与信息,传播、传授、传递给农民的一门科学。对农业创新的扩散及其在创新扩散过程中如何进行管理具有指导作用,对提高农民素质具有促进作用,是实现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工具,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该课程的任务是研究农民心理、行为特征,农民行为自愿改变的规律性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引导改变农民自愿行为的方法论。
5. 田间试验设计:田间试验设计是高等农业院校农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应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农业科学实践,特别是结合田间试验,对试验的设计、试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以及试验结果的分析和推断等方法研究的一门学科。本课程着重介绍有关田间试验的基本知识、数据分析的基本技能以及从试验数据进行归纳的统计推断原理和程序,使学生获得在设计试验和分析资料从而导出科学结论的过程中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
学习年限:基本学习年限为两年半。
授予学位:符合西南大学授予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申请条件的,可申请农学学士学位。
动物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90401
专业名称:动物医学
培养层次:专升本
专业介绍:西南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秉承"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和“基于综合,立于专业,归于个性”的人才培养理念,1977年设立了兽医(动物医学)本科专业,1995年建立西南地区第一个兽医产科学硕士点,2005年获得兽医学(包括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和预防兽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授权,2011年兽医学一级学科被评为重庆市重点学科,现有2个重庆市工程技术中心、1个重庆高校重点实验室和1个重庆市高校工程技术中心。2008年动物医学专业成为重庆市品牌专业,2010年西南大学动物医学专业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6年被重庆市评为“三特专业”。本专业现有面积达3900㎡的教学动物医院,在二十多家大型企业、动物医院建立了实习基地。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我国执业兽医和官方兽医分类管理的要求,合格的兽医师为根本目标。学生应具备动物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掌握动物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动物疾病诊疗、防疫检疫、动物保健、动物产品安全、兽医生物制品生产与开发、兽药饲料营销、环境与动物保护等工作的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物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动物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动物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兽医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和预防兽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动物疾病致病因素分析检验、药物使用、常规器械使用、治疗、动物检疫以及兽医公共卫生检验的分析方法和技术;
3. 熟悉国家有关动物疫病防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4. 了解动物保护与动物福利的相关知识;
5. 能利用互联网查阅和了解最新的技术,并将其应用到临床实践;
6. 毕业后能通过国家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考试。
主干学科: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预防兽医学。
核心课程:
1. 兽医诊断技术:本课程是临床医学教学的关键课程,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兽医学生乃至兽医的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和诊疗水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兽医临床诊断学有关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并可应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动物疾病诊疗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开展动物疾病诊断与防治科研工作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技术能力的兽医科技人才。
2.兽医内科学:本课程是研究动物非传染性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防治的学科,主要讲授常见、多发、群发病的病因学、发病机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预后、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知识。
3.兽医外科学:是研究家畜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治和预防的一门科学。讲授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各种动物的麻醉方法和各个具体手术的方法步骤;讲授常见动物外科疾病的病因、症状、诊断方法与治疗方法。
4.兽医产科学:本课程讲授母畜生殖器官的局部解剖、生殖、激素、怀孕、分娩、泌乳的基本原理;讲授产科疾病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预防措施。
5.动物传染病学:本课程是研究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终止条件,以及预防和消灭这些传染病的科学,主要讲授动物常见传染病的分布、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
6.兽医寄生虫学:本课程主要讲授各种寄生虫病病原及其引起的疾病,学习寄生虫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家畜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规律和诊断、防治的具体措施。
7.中兽医学:本课程主要讲授内容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病因与病理学说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常用中草药的各自功用、配伍禁忌及方剂组成原则,辨证施治,中草药及方剂防治畜禽疾病。
学习年限:基本学习年限为两年半。
授予学位:符合西南大学授予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申请条件的,可申请农学学士学位。
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00701
专业名称:药学
培养层次:专升本
专业介绍:药学专业是西南大学校级重点建设专业,于1993年开始招收药学专业专科,1998年开始招收药学专业本科,主要培养在科研机构、制药企业、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从事药品研究开发、检测分析、药品使用、生产管理、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药学人才。药学院现有“药学博士后”流动站和“生物药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药物分析学”和“中药学”等3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重庆市重点学科3个;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6个,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1个;拥有“国家级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药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及2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现有教师56名,高级职称教师45名,48名教师有博士学位,34名教师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思想素质、职业素质和科学素质,具备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创业意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各级医院药房、药店、医药公司、制药企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药品调配、药学服务、制剂生产制备、质量控制、药品经营与管理、药物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系统学习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事管理学等药学专业课程,掌握药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药学实验方法与技能、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药物使用、生产制备、质量控制、经营管理和药物研究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等药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2.具有药品调配、药学服务、药品生产制备、质量控制、经营与管理、药物研究与开发等药学不同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相关专业工作的能力;
3.熟悉国家关于药物生产、经营与管理、质量控制、药品注册等药事管理的法律法规,依法开展药学相关工作的能力;
4.了解药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相关新制剂与新技术最新发展动态及药学相关产业的发展状况;
5.具有一定从事药物研究开发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适应社会和药学工作环境,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
主干学科:化学、生命科学、基础医学、药学
核心课程:
1.工业药剂学:工业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剂型及制剂的理论、生产制备技术和质量控制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培养学生掌握剂型和处方的设计,制剂工业生产的理论、技术和质量控制等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毕业后从事药物制剂的生产、检验、监控和研究开发等工作奠定基础。
2.生物药学:生物药学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药物制造的技术。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生物药物与化药的区别和联系,生物药物的主要制造技术,重要生物药物的分类和代表性药物的特点。让学生在掌握生物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合理选择生物药物的基本能力。
3.药事法规:药事法规是研究有关药品管理活动的内容、方法、原理及其规律的学科,是药学与管理科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互相交叉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是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课,也是国家职业药师(药学类和中药学类)资格考试必考课程。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药事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方法;熟悉我国药事管理的组织体制及其职能和主要的药事法规内容,掌握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和药师职业道德与行为准则;培养学生运用药事管理的基本理论分析问题,指导工作实践,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药学人员工作实践技能与知识的需要。药事管理与法规是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主要科目。
4.仪器分析:本课程主要学习药物检测分析常用仪器及发展前景好的药物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的基本结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仪器的安装要求和保养维护等知识。培养学生具备在控制药品的质量、制定药品质量标准、开展新药研制与评价以及为药品的生产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等实际的实践能力。
5.药品生物检定技术:本课程技术实践性极强,是形成生物制药技术、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门人才职业素养的必备环节之一。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熟练完成各类药物安全性、有效性及卫生学检验具体工作任务,掌握其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必备知识。
学习年限:基本学习年限为两年半。
授予学位:符合西南大学授予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申请条件的,可申请理学学士学位。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201K
专业名称:工商管理
培养层次:专升本
专业简介:西南大学1996年设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2000年获准企业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2009年获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
本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强素质”的专业特色:一是宽口径,课程体系包括人文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等模块,知识面广,就业适应性强;二是厚基础,课程体系重在夯实学生的工商企业管理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工商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操作规程;三是重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实践实训”、“创业模拟”等实践实训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管理实际问题能力;四是强素质,重视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健全人格与心理素质,系统掌握经济管理领域基础知识、系统掌握工商管理理论基础、基本方法与实际操作技能,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深厚的人文底蕴、宽广的国际视野,能够在各类工商企业从事生产组织与管理、经营计划与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质量控制与管理等业务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应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知识要求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专业背景知识:(1)基础知识。掌握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基础知识,建立良好的、基础扎实的学科知识背景。(2)专业知识。系统掌握包括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在内的工商管理知识,了解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3)专业背景知识。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了解地理、文化、宗教、气候、环境等从事管理活动需要的背景知识。
能力要求包括核心能力、业务能力和发展能力。(1)核心能力。以科学思辨为依托,具备识别正常与异常、受控与失控,并运用管理技术和方法改善管理状态的管理诊断与改善的能力。(2)业务能力。根据岗位职能模块,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有关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职能管理的能力。(3)发展能力。以积累创新为依托,具备统筹、策划、领导本专业领域专项管理的能力。
素质要求包括人文科学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1)人文科学素质。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价值观念和爱国主义的崇高情感,注重人文精神、法制观念、公民意识和科学态度。(2)专业素质。具有扎实的科学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现代社会的竞争意识、环境意识、价值效益意识、求实创新意识。(3)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和自我调控能力,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系和社会人际的关系。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
核心课程:
1.西方经济学(上):本科程是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经济理论科学,通过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研究揭示了政府宏观调控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手段。政府这只有形的调控之手和微观经济学中价格那只无形之手在稀缺资源的有效利用上协调运行,形成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内在机制。学习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定位、手段和作用机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中如何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西方经济学(下):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现代理论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采用个量分析的方法,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运行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分配问题。
3.企业管理学:本课程的主要作用和任务是通过向学生进行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原理、哲学思想、管理的职能及其在具体运用中的交叉渗透等教育,提高学生的管理素质和管理技能,培养解决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4.管理经济学:本课程是工商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基础性应用科学,它以微观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剖析和解释企业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将会遇到的问题,并运用经济学、决策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为企业管理人员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经济学的思路和方法。
5.金融学:本课程是经济学和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课、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系统掌握货币、银行、证券等方面的金融学基本理论;了解国内与国际金融运行机制及其相关金融政策;熟悉银行、资本运作市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基本具备综合分析解决经济、金融问题的能力。
学习年限:基本学习年限为两年半。
授予学位:符合西南大学授予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申请条件的,可申请管理学学士学位。
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203K
专业名称:会计学
培养层次:专升本
专业简介:西南大学1988年设立会计学方向,1989年设置审计学本科专业,1993年设置会计学本科专业,1996年合并为会计学专业,具有较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办学经验。
我校会计专业特色体现在:一是突出专业胜任能力培养,主要是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编制和分析财务报告以提供决策支持的能力;二是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注重会计学方法与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应用能力;三是突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和定量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系统掌握会计学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运用现代会计知识,对会计中的问题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分析判断,并予以有效地解决。具备较强的综合管理素质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
具体目标可以分为:
1. 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良好职业道德素养、宽广的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全方位人才。
2. 培养精于会计业务、拥有良好计算能力、端正的工作态度的专业人才。
3. 培养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4. 培养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领导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接受新知识能力的国际型人才。
5. 培养掌握会计、管理、经济、法律和计算机应用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实践能力,能够在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中介机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胜任会计及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6. 培养对实事拥有敏锐洞察力,能将理论知识熟练应用到实践中,精于分析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会计知识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会计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会计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 掌握会计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技术;
3. 具有会计的基本能力;
4. 熟悉会计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 了解会计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行业需求;
6. 具有一定/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学
核心课程:
1.西方经济学(上):本课程是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经济理论科学,通过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研究揭示了政府宏观调控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手段。政府这只有形的调控之手和微观经济学中价格那只无形之手在稀缺资源的有效利用上协调运行,形成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内在机制。学习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定位、手段和作用机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中如何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西方经济学(下):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分析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现代西方经济社会的市场运行机制及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提出微观经济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关心社会中的个人和各组织之间的交换过程,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其基本理论就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格的理论。
3.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地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本课程主要介绍管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
4.会计学基础:是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讲述会计的基础理论及会计核算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内容包括会计的目标、职能、对象、基本前提、核算基础、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账户和借贷记账法、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核算、账户分类、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会计报表、会计规范和会计职业道德等。
5.财务管理:本课程全面介绍了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体系构成;财务管理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及报告的规则、程序和方法。本课程的内容包括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中国特色与国际化的结合。要求学生熟悉会计准则规范、重点掌握财务会计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等等。
6.中级财务会计:本课程以会计学原理为基础,全面阐释了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系统讲解了企业持续经营条件下引起会计要素变动的主要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程序,力求理论与实践统一,并与其他专业课程内容互相补充,相互协调。
学习年限:基本学习年限为两年半。
授予学位:符合西南大学授予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申请条件的,可申请管理学学士学位。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206
专业名称:人力资源管理
培养层次:专升本
专业介绍:本专业是工商管理大类应用性较强的一个网络本科专业。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掌握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能较为有效地分析和解决各类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推进各类组织在人力资源规划、岗位分析、员工招聘与配置、员工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科学规范运行,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综合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系统掌握经济管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对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分析,并能有效加以解决。具备较强的综合管理素质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党政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的基本训练,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流程和技巧,具备从事一般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业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有一定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
2. 比较熟练的汉语言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的外语交流能力、计算机基础及相应软件能力;
3.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分析方法、操作流程、技术;
4.具有从事一般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能力;
5.熟悉国家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
6.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行业实践现状;
7.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人力资源管理
核心课程:
1.管理学原理:本课程是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管理学原理主要研究管理及其基本特征,现代管理的人本管理原理、系统管理原理、权变管理原理等基本管理原理,介绍管理思想在国内外的产生、发展和未来趋势,研究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职能,并介绍管理的基本方法。学习这门课程,可以系统了解西方管理思想的来龙去脉,把握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掌握管理的方法,深入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对社会各类组织的领导和管理者,都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2.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政府在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中的地位和作用,劳动力市场运行与监管协调,促进社会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提高劳动力资源的配置能力,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
3. 人力资源管理:本课程全面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体系构成;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和劳动关系管理等。本课程的内容包括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西方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与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结合。要求学生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模块,学会人力资源招聘、培训、绩效薪酬管理和劳动关系管理等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4.管理沟通:本课程是管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以各类组织管理中各层次员工的沟通为研究对象,以我国各类组织特别是企业管理为基础,阐明管理沟通的地位和作用,管理沟通的基本要素、管理沟通的方法和流程,介绍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沟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管理沟通的基本环节,掌握管理沟通方法运用的基本条件,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管理沟通操作,以增强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在组织管理沟通中的实际操作水平和管理沟通能力。
5.劳动关系管理:本课程讲述劳动关系管理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内容包括劳动关系的构成、劳动合同管理、劳动争议的识别与处理、劳动者的权益保障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劳动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学会正确运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按照规定的程序,正确处理劳动争议问题,为防范、化解劳动争议纠纷奠定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基础。
学习年限:基本学习年限为两年半。
授予学位:符合西南大学授予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申请条件的,可申请管理学学士学位。
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402
专业名称:行政管理
培养层次:专升本
专业介绍:行政管理专业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顺应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而新开设的一门专业。西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最早可追溯到前西南农业大学社科部在 1991 年开办的行政管理专业证书培训班和行政管理专业大专班,2006 年原西南师范大学与原西南农业大学合并成立西南大学,成立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也于当年正式招生。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行政管理专业形成了以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为支撑学科,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学科交叉为专业特色,师资梯队合理、教学及实验条件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格局,建设了具有学士、硕士、MPA 专业学位(公共管理硕士)等学位授予权的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所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工作。在行政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社区管理、公共政策、政府绩效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专业特色和优势。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系统的行政管理以及其他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等部门从事管理、经营策划、政策研究、组织协调等方面工作的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行政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学习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管理实践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掌握应用行政管理相关知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公共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系统、全面、科学、现代化的分析方法;
3.具有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事务处理能力、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实践管理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社会调查研究能力、现代信息处理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行政管理、政府管理与社会管理的理论前沿;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政治学、管理学、法学
核心课程:
1.公务员制度:本课程将系统地讲授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点。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掌握公务员的义务、权利、录用考核、奖罚、培训、交流、工资、保险、福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等基本制度,树立依法科学管理的公务意识。
2.公共管理学:本课程主要介绍公共管理学发展的历史、公共管理学的主体、客体、基本理论,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的结构、运作方式、管理流程、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内容,熟悉公共管理决策的形成与实施过程,了解公共管理学术前沿,如非营利组织、公共物品、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公共管理新策略等。通过本课程学习,系统掌握公共管理学科基本体系、基本理论,掌握公共管理的专业技能,培养独立的专业思维,逐渐形成对公共管理领域相关问题的独立分析和解决能力。
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是法学的分支学科,它以行政法现象为研究对象,与民法、刑法等其他法学分支学科之间是平行的部门法关系。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研究对象非常丰富,内容涵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础理论、历史发展和主要内容三方面。
4.行政伦理学:作为一门公共行政学与伦理学的新兴交叉学科,《行政伦理学》是专门研究行政管理活动中出现的伦理问题和道德现象的应用学科,通过探究行政管理活动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规范和操作流程,力求揭示政府及其部门治理实践中蕴含的伦理关系及道德要求,进而在制度、运行机制和行为三个层面上进行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意识的分析。
5.公共财政学:本课程介绍了公共财政职能、公共支出理论、公共收入理论、政府预算与财政体制等内容。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经济学课程。通过学习《公共财政学》,一方面要了解和掌握公共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如公共财政职能、公共支出理论、公共收入理论、政府预算与财政体制等内容;另一方面通过讨论、练习等形式,将学习方法应用于公共财政实际问题,形成主动学习与思考的能力,提高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年限:基本学习年限为两年半。
授予学位:符合西南大学授予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申请条件的,可申请管理学学士学位。